第一篇:规划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阵列卡 直通卡 硬盘休眠 第一篇:规划

第一篇:规划

2024-07-01 21:59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先来看看目前这台Gen8 的硬件配置,在我尝试开始重新配置它的最初,只是替换掉了已经运行了七年的120G SSD系统盘,换了一款西数蓝盘的250G SSD,都是便宜货,但足够用了:

HP MicroServer Gen8

Intel Xeon E3-1220Lv2*1

16GB ECC DDR3 1600MHz (8GB*2)

位于SATA5接口上的WD Blue SATA SSD 250GB*1

位于板载TF卡槽上的Sandisk 32GB MicroSD*1

HDD:暂时拆下全部硬盘以最大限度保护数据安全

其它未特别声明硬件均为Gen8原装

iLO 版本:2.76 Oct 31 2020, with iLO Advanced License

System ROM:J06 11/02/2015

已经更换成HPE Logo 的iLO4界面

其实最初我只是想“简单”的装个Windows Server 2019R2,然后仍然在图形界面里配置好各种我会用到的服务就好。而对于我很喜欢,但是Win版本停止更新的Seafile,完全可以通过Docker来解决掉。

然而Docker里的Seafile Pro当前似乎是编译有一些小问题,在我的环境里尝试了官方的docker-compose.yml,各种改进的yml,总是出现一个错误——说实话,只要有耐心去查资料,解决这个错误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,但这个“小麻烦”令我思考起了一个“哲学问题”:

图形化真的就是“简单”吗?

与其在一个庞大的图形化系统之上再去运行docker,在docker里研究各种编译的问题,网络的问题……如果系统资源本身也够,为何不干脆装个虚拟化底层,然后把不同需求用最合适的系统/方案来实现呢?反正大不了是在多年以后,重拾一下折腾linux 时各种查阅文档解决问题的经验而已。

心意已决,接下来考虑实际问题吧:

围绕Gen8 的第一个问题是板载的B120i阵列卡。这块卡实际只是HP 对于Intel 的软raid 方案作了一个“打包”的产物,本质上还是一个软raid。很多玩家的观点是,软raid 完全没必要,所以要么选择AHCI,在系统里做冗余,要么另购硬件阵列卡。

但放弃B120i,也会有另一个问题,HP以自家iLO为基础的系统管理方案,实际是相当依托于这块卡的。最“著名”的问题就是:iLO只有通过B120i配置阵列后,才能提供风扇的动态调整,这会使得这台机器在多数时候,风扇工作在6%的转速水平上。如果放弃B120i而使用AHCI模式,据说最新版的固件,是会在一定的温度临界值以下,将风扇直接很定在14%。坦白说,我是个对产品体验本身相当敏感的人,6%和14%的噪音差异,对我来说还是明显的。况且,AHCI下除了风扇最低转速快,实际上也放弃了HP自家更智能化的调温方案。

有这个纠结点在这里以后,反过来看看,使用B120i其实还是有优点的:

其一是软raid再怎么不堪也是需要一些系统资源的,交给iLO和B120i,毕竟理论上还是省了那一点资源;

其二是,如果是Intel的软raid方案,在VMware ESXi Server下应该是不能被识别的,但通过B120i,ESXi Server可以正确的识别阵列,这样是HP打包后的一点儿“福利”;

当然,除了B120i和AHCI直通模式,还有外购P222这样的阵列卡的选项,因为P222是HP自家认证的适配Gen8的配件,通过它一样可以使iLO正确工作。但我不需要RAID 5,由此也不愿为RAID 1承担硬件阵列卡带来的相当大的发热量和功耗上升。因此,这个方案我是直接pass的。但罗列在这里,如果刚好看到,可以供您参考。目前淘宝上淘二手的P222价格也挺美丽的,这是个可以考虑的方案。

综上,我决定在iLO里通过B120i配置阵列。

接下来,几乎顺理成章的,我确定了基于ESXi Server虚拟化的方案来升级搭建这台个人服务器。为什么说“顺理成章”呢?因为既然选择了B120i的方案,既然我说自己会在意风扇转速的问题,那么,你还得安装HP 认证过,可以支持iLO 驱动的系统,才能配合iLO去完成智能化动态调整风扇的功能。

除了Windows Server,HP认证的Linux应该只有Red Hat和SUSE,这显然不太像是个人玩家会选择的系统……那么再接下来,就是ESXi Server的HP认证版本了,在HP定制的ESXi Server版本上,一样是可以完美支持iLO的功能的。更何况,如果我决定基于Linux 去做自己个人所需要的系列服务,那么16GB内存实在是太奢侈了,虚拟化以后完全可以把全部运行服务的工作交给一台虚拟机,剩余的资源还可以去做一些其它的工作。

OK,那么这个思路也是确定的了。

基于上述纠结的过程,最终确定的方案如下:

虚拟化层:VMware-ESXi-6.5.0-Update3-14990892-HPE-preGen9-650.U3.9.6.10.1-Dec2019

这是支持Gen8服务器的HP定制版ESXi Server 的最后版本。看到网上有些玩家说基于这个版本再升级到6.7也是ok的,对此我倒是表示淡然。ESXi 6.5u3 确实不是最新的系统了,然而硬件也一样是七八年前的了,能够有稳定的官方版本支持,作为单机虚拟化这样小case的虚拟化部署方式,6.5u3恐怕已经是足够强大了。总之,这部分图个稳定,不想花时间折腾。

虚拟机:3台

1. 基于Archlinux 命令行的home server,我常用的基础服务都会跑在这台服务器上。用Arch,因为在读书时代热爱Linux的那些年里,玩儿过了流行的Ubuntu/Debian/Fedora,也试过了难度挑战的Gentoo,Arch是我最后停留下来的,最喜欢的版本。用命令行模式,因为对于个人服务器的常用服务来说,不需要x;

2. 基于ArchLinux的一台test server,实际部署时,我在刚刚装完基础系统以后,给这台server做了一个快照,然后在上面试验各种东西。有些是多年没配置过不熟悉了的,要装在home server里的服务,因为很可能采坑,那么可以都在这台机器上先走一遍,各种问题排查清了,再去home server里装;也有些是平时想玩儿的,例如体验下最新的桌面环境啊之类的,这台机器反正没有服务跑,就可以尽情装各种东东试;

3. Windows 10 LTSC — 留一个Windows 桌面还是有用的,例如我有台对讲机的写频软件只有windows版本……等等诸如此类的需求。部署好这个桌面以后,我就把Macbook Pro上通过VMware Fusion装的那台win10虚拟机直接删除了,又给笔记本节省了一些空间。

确定了这三台虚拟机的方案以后,我发现CPU有点儿捉襟见肘……毕竟E3-1220Lv2只是双核四线程,分给三台虚拟机就有点儿面前了。于是,这应该是我手里这台Gen8的终极升级了——我入手了一颗E3-1265Lv2,这也是适合给Gen8用的,低电压版E3处理器的终极方案,4核八线程,对付三台虚拟机就很充足了。

淘宝上二手E3-1265Lv2,¥400+,好价

接下来是存储方案:

虚拟化层部署在板载 32G MicroSD卡上;

虚拟机部署在位于SATA5接口上的 250GB SATA SSD上;

系统部署完毕后,SATA 1和2上配置两块希捷企业级8TB盘,通过B120i 做RAID 1,储存个人数据,包括自己拍的照片、视频,自己工作文档的备份,等等。这部分数据还会不定期向外置硬盘做增量同步,形成第三份备份。

讲个故事:2011年秋冬季,我自驾进入京西门头沟前后十几趟,到访了当时资料能找到的所有明清古村落,拍了一个小小的摄影项目。然后在12年一次IT事故中,我丢失了从09-11年三年的数据……体会过那种失落感的话,您就能理解重要数据多备份是多么重要了。

好,故事结束,继续说存储的部署:SATA 3上是一块4TB的盘,做一般的数据存储,例如下载的电影音乐等等,这部分如果有希望长期保存的,也会向外部硬盘备份,但总体而言,安全级别不高,真坏了就坏了呗;接下来,SATA 4,我目前插了手上最旧的一块3TB 硬盘,下载服务器的指向目录,反正下载目录是读写最频繁的,相对也容易坏,坏了也最不心疼,把它独立出来是个不错的主意。

全部三块盘(在虚拟机里看是三块,两块做了 RAID 1的当然是识别为一块的),全部做RDM直通给那台Archlinux的home server,格式化为EXT4,由home server 管理,Windows 桌面通过samba 服务挂载为网络磁盘,同时可以读写。

画了张示意图,如下:

系统和存储硬件的对应关系

最后,家里组NAS强烈建议买企业级的硬盘,用心搜搜,淘宝上能找到许多商家,卖企业级五年质保的盘比所谓“NAS专用”,或者“监控硬盘”之类产品线的要便宜——对此,不用怀疑。企业级IT这个行业里有种现象叫“假单”,销售会在一些巨大的单子里多批一些东西出来,代理商一般会收走再到市场上卖,而这些大单货的特价成本肯定是个人消费者没见过的……所以,只要商家靠谱儿,比消费级硬盘便宜的企业级盘敬请笑纳。

改造升级的规划篇到此为止,下一篇开始实际部署分享。

by 天一先生

2020年12月6日

个人博客页面:https://www.mr-tianyi.online/2020_12_13_43.html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